|
历史悠久的布赖水月宫,聚集客家人 |
几个月前读了黄崇锐和谭丽屏老师编辑的《溯源寻根》这一本书籍,了解了早期从南来的华人。然后乘船,漂洋过海来到吉兰丹,再从河口进入,沿着河流往上,直到找到适合的地方,便留下来找生活。
|
达拜县的华人酒店和金铺 |
|
布赖新村的铁桥,前面就是河流。 |
我也上网搜查了有关布赖客家人,文中提到十三十四世纪的北大年,已经是中国商家运货的交通据点。然后,到了十六世纪,北大年取代了马六甲王朝,扩大了北大年王朝的势力。十七十八世纪,北大年局势不稳定,大批华人移入吉兰丹。吉兰丹、彭亨、登嘉楼山区,吸引了许多淘金客,客家人也往山区地区寻找黄金,尤其可见的是布赖,我也曾经参观过劳勿金矿,可想而知,他们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已经来到了当时的马来亚。(布赖客家人 http://pulai.org/hakka.html)
|
早期道北华人聚集地,政府规划新市镇后,这里只有老店屋。 |
|
道北育智小学,建于1916年。 |
|
位于道北,历史悠久的兴都教庙宇。
|
|
唐人坡,早期华人聚集地。 |
|
历史悠久的老店屋 |
依据历史,从北大年移入吉兰丹,他们就是土生土长的华人,已经是很多个世纪了,就好像马六甲的峇峇和娘惹。可惜的是,他们还是不能获得土著的福利。
当然也有大批从北大年移入吉兰丹的福建人,他们有的就和暹人(泰国人)通婚,成为福建暹,可是还是保留着华人文化。当然也有的分布在吉兰丹的各地区,有关资料可查看《溯源寻根》,早期定居地点有道北,而而定居在哥打巴鲁的就是唐人坡为主。当地华人就开始发展哥打巴鲁市中心,建立了商业区,从许多旧商店,许多都是超过百年历史。当然也有的就被拆除,然后建了几层楼高的商店。
|
早期的华人在河边落脚,然后形成了华人的聚集地。 |
|
还有以华文书写的广告牌 |
根据历史,1400年,伊斯兰传入,穆斯林的宗教开始转变,可是有的乡区地区的马来人还是保持从泰南传来的习俗,就好像皮影戏,就是保留了印度教的元素,所以在回教党执政的初期而被禁了。早期的印度人,则已改为信奉伊斯兰教而散失于马来人的文化群中。而华人,还是保存着华人的语言、文化和宗教,这一点是值得华人骄傲的一点。(吉兰丹http://www.zwbk2009.com/zwbk.php?mymos=b&title=%E5%90%89%E5%85%B0%E4%B8%B9)
|
今日的中华中学 |
|
今日的中华小学 |
二战后,吉兰丹恢复元气,学校也开始在建设中。中华学校更是加快了建设的步伐,学生也越来越多,旧的课室也拆除,建了两层楼课室,再建五层楼课室,然后中小学也分开了行政,尤其是学校改制后,课室建设还是不断,所以当年的学子都是必须出外筹款,然后搞了很多的筹款活动。我读书时代,就是加入了建设的大队,筹款捐钱。然后回到学校执教时,就加入筹款委员,当然还一群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,大家的举动,为的是教育,为的是我们的下一代。
人民开始为生活而忙碌,各商业也开始蓬勃成长。由于吉兰丹还是属于落后的州属,可是她就是一个商机,我父辈时期的华人,在五六十年代涌入吉兰丹,寻找生活,寻找商机。
|
Jalan Kuala Krai Batu 2,早期聚集了许多华人在此经商。 |
我爸爸是从关丹来,还有一些友人也是,就在吉赖路(Jalan Kuala Krai Batu 2),当然也有的人选则其他地区,许多都是以经商为主,然后进行各行各业,带动了吉兰丹的经济,也发展了吉兰丹,吉兰丹华人为吉兰丹的发展,可说是功不可没。
我们都知道吉兰丹为马来人为主,当然我们的顾客就以马来人为主,可是华人也聘请了当地马来人工作,给了他们生活,协助他们成长。当初的华人和马来人能够和睦相处,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互相需要的关系。华人没有顾客,没生意,马来人也少了工作机会,然后必须回归田园和捕鱼为生。
独立后,我国实施联邦议会民主制和选举君主立宪制的国家,各政党还是以族群为主,然后打着为族群,为宗教的宗旨,争取选票,当然少数民族,就会被疏忽,甚至权益被剥夺了。说到这里,就以教育及公职特为明显。
|
穿着沙龙,带着头巾的马来妇女 |
而原本富有马来色彩和文化的族群,却因为回教党的强大,宣传伊斯兰教义,显示了伊斯兰色彩。吉兰丹的马来文化色彩,也因此被伊斯兰色彩所取代。我们早期看到的马来妇女的沙龙和丝巾,紧身的Kebaya 也少看到了,换上了松宽的Baju Kurung。记得以前帮我家洗衣的makcik,就是穿着沙龙,然后拿一条丝巾,搭在头上。她帮我们洗衣后,还不忘帮我们煮饭,真的很感谢她。当时因为生活困苦,许多妇女都必须出来工作。
男子则带上了宋谷帽,围着沙龙,或是穿着传统的马来服装,可是现在看到了许多马来男子,也换了中东色彩的白色衣袍,象征了回教徒的新气象。
|
吉兰丹的咖喱饭,是各民族的早餐选择之一。 |
还好所有族群的交流语言——吉兰丹语,当然还有美食,是拉进了各族群之间的距离。住在甘榜的华人,还是可以农业为主,和马来友族和睦共处;在市区的华人,还是以经济为主,咖啡店还是可以看到许多马来友族,大家一起喝茶。其他的商店,来光顾的顾客,都是以马来友族为主。
|
政府部门和警察局总部。 |
|
1975年教育局长苏志龙参观中华学校科学展览室 |
|
1987年的国语演讲笔试赛,第一任华裔议员林日经先生颁奖。 |
七八十年代,哥打巴鲁经济起飞,国家稳定了,政府设定了许多政府部门,
制造了许多工作机会给马来友族,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和生活水平。当然也因为政治因素,国家政策,扶持土著,让马来人可以有更好的发展,包括囊括了大部分的公务职位,而其他族群就越来越少。记得早期的教育部局长是华人,后来,几乎要看到华人面孔都是少而少之了。然后,教育政策也开始动摇了华文教育。
|
八十年代,修改教育政策,提高学生们掌握国语能力。 |
就读华文学校的华人子弟,国文掌握能力不佳,造成许多华人无法继续升学,多数都是必须提早踏入社会工作。华人踏足了各行各业,进而也提高了华人投入经济这一块,协助我国经济的起飞。当然也成为交税的主要群体,帮助了国家的建设。可惜的是,我国的经济体系,却存有不公平的现象,就如一些成功的企业,后来也必须让出股权,当然,也有的选择离场,选择其他国家,发展商业强国,其中就是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。
国家在发展,权利的争夺,各政党也开始以族群,以宗教来分裂了人民之间的和谐。回教党为了强大政党,当然就要强大宗教,以吸引更多的支持,而教育和宗教就是最好的管道,所以不难看到了宗教学校的成立,还有回教堂的建设。就好像之前和一位宗教师的交谈,小孩从小就灌输了不正确的教义,而当中就是我们的华小学生。
|
源安火锯厂,学校体育馆的木板, 早期课室的建设,是该公司协助建造。 |
|
中华学校的体育馆,早期由小学管理,进行各项活动。 |
七十年代,华人人口不断增加,因为许多从外州的华人涌入吉兰丹寻找商机,华校的学生越来越多,建设也越来越好,所以当时的华校生就是必须四处向人捐款建校。而许多在郊区的土生土长华人,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,加上交通的便利,也开始选择了华校,然后开始涌入市区的华校,而培植和中正学校就成为他们选择的学校。
到了八十年处,我国经济起飞,也被列为亚洲四小虎,和新加坡齐名。记得当时到新加坡旅游,兑换率是一对一。可惜,后来新加坡超越了我国,吸引了许多国民到新加坡,也带动了新加坡的经济,投入新加坡的建设。反观我国,8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,影响了我国的经济,当然包括吉兰丹,许多商店也面临了倒闭的问题,影响甚大,也包括了我。
当然我们可以那么说,不管我们的事,可是不管华人、马来人,还是其他的族群,都是我们的下一代,我们应该灌输的是正确的观点,而不是互相猜疑,互相诬蔑。当然在学校,我们可以教导学生,教育学生不只是知识而已,还有我们的公民意识。
|
马来友族一早到校排队,为孩子争取入学名额。 |
在1993年终,我回到母校执教,记得当时马来友族孩子真的是寥寥无几,今天却占了十分之一,人数非常多,更不说其他的华校。可能这就是一个数据,告诉我们,吉兰丹的华人人口已经越来越少了。
记得以前,看到成绩差的马来孩子,就要求他们转校,到底我们的目的是什么?是他们很懒惰,造成成绩低落呢?还是我们就是不喜欢他们的族群到华小学习。可是想想看,他们要来华校,可能就不是学习华文那么简单,而是他们也希望融入华文教育,学习华人的文化和精神。而教育,本来就不应该存有不公平的现象,应该是一视同仁。如果他们学习后,有学识,就代表他们也会思考,正面的思考,对我国为了的发展方向,是一种好现象。后来,我都是经过和家长沟通,让马来友族家长明白孩子的学习进度。我们也应该让马来友族知道,华小办校方针,确实对有助于孩子们的学习。因此,华小也成为了其他马来友族和其他友族,让孩子就读的选择之一。
|
新建好的商场,附近还有两间大商场,Lotus & Aeon |
后来,大型的百货公司进入吉兰丹,许多传统小商家开始面对竞争力。当然,大商场可以刺激经济,可是我们也忘了一些小商家。这些商家处在市中心的商业区,面临了强大的竞争力,当然有的还可以继续存活,可是到底有多少已经是已经结业,甚至有的选择离开。华人商家越来越少,当然也会影响华人人口,有的必须离开到外州工作,或是去升学。我的许多朋友,也开始往外去寻找商机或是升学。可能有的选择回来,多数也是为了接手家里的生意。可是,从学校的华人人数看来,很明显的,不断地在下降,反而马来友族学生逐渐增加。甚至有些乡区地区的华小,更是其他友族多过华族了,然后华社还是要继续支持学校,为的是教育,可是.....
|
一整排的摊子,却不见顾客 |
吉兰丹的工作机会不多,各族群都往外发展,人口外流,经济发展缓慢。可是政府极力发展商场,鼓励人民创业,可是明显的可以看到,在夜市摆摊的小贩,和顾客的比例没差,那么又如何获得比较高的利润?可是我们却看到的商场却越来越多,夜市也多,当然拨款也多了。
|
唐人坡老屋,有的废弃了 |
华人人口减少,也没有华人代表在州政府,当然也没有发言权。可是我们还是要缴纳同样的税,甚至更多,可是对于华社的建设,相信不会很多。文化和宗教的冲击,当然会多少的影响,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。有的人就说,如果不喜欢呆在吉兰丹,无法适应,那么就离开。可是试想,原本是到底的吉兰丹人,居住了几十年,甚至是好几代人,却因为要让路而被逼离开,是不和逻辑的。我们应该做的是,是如何协商,而不是默认,然后默默地离开。
民主,赋予了每一个人民选择的机会,而近十年的民主进展,也让我们知道,我们还是有机会选择,而不是一味地让出自己的权益,来符合他人所说的尊重或是敏感话题。
民主让我们选择能够为我们服务的代议士,而他们就是当起中间人的桥梁,而不是一直协商,然后因为尊重而让出了我们的权益。
时代的变迁,变化许多:
五十年代,我国开始步入独立的殿堂,各族争取独立,各族欢呼终于可以自主了;
六十年代,我国独立了,开始了政党之间的斗阵,发生513事件,然后也是成为了各族群的一道伤口,大家都不敢说,华人更是不愿提起,因为就是敏感话题;
七十年代,为了霸权,实行了许多发展政策,也开始出现不公平的现象,大家都高喊宗教和民族,而弱势的华人,甚至是代议士,更是觉得是敏感话题,也不愿去协商,甚至是默认了。
八十年代,有的人得不到公平的对待,有的为了争取自由,就选择了出走,离开家乡,离开国家,到其他的对方定居,留下了老去的亲人。或许就是有的人所说的,不喜欢就离开,不适应就走吧!
|
2014年大水灾,从未发生水灾的瓦卡峇鲁也遭殃, 政府未及时进行救灾,损失惨重。 |
九十年代开始,回教党夺回执政权,也开始强大了,然后慢慢地以回教教义管理,建设都是充满了回教色彩,疏忽了经济这一块,当然还有民声问题。就如水源问题,几十年都无法解决。常年面对水灾问题,政府虽然拨款,进行防水筑堤计划,可是一直无法完成,结果原本只需要的经费,也提高了一倍甚至更多,结果还是人们买单。
二十一世纪,我国独立了近半世纪,可是发展却开始缓慢了,当然也不再是四小虎了。科技的发达,提高了社会生产力,带动国际经济,提升人民生活水平,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,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,可是同时的,一党独大,却慢慢了酝酿了贪污腐败的温床,朋党政治,垄断时常,也影响了我国的发展,2020年宏愿当然是无法实现了。而被忽略的吉兰丹,州政府也开始展开伊斯兰势力,宣传伊斯兰教义,影响新生代。当然,华人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了。
2020年,宏愿倒是不能实现,可是却出现了政治乱象,各政党为了政权,斗得你死我活,人民陷入水火之中,为了政权,枉顾人民的死活。人民必须和疾病搏斗,还面对了经济问题,可是,夺权政府,却以高职利诱,以获取议员的支持。记得吉兰丹政府获得石油税,却是去购买官车,甚至,华社在分派物资的时候,马来友族都是排长龙来领取。
|
第十五届大选,希盟组成联合政府。 |
2022年11月19日,大选日,大家投入手中一票。许多在外的吉兰丹人,都纷纷回家,投入他们心中的一票,当然就是回教党。那么吉兰丹还是老样子,甘榜还是甘榜,市中心多了废弃的高楼,商店也开始无人问津,因为州政府又去开拓其他的地区,更多税收的地方。然后就在市中心,建了更多的回教堂。刚好回教堂就建在我家附近,扬声器特大,是否就是因为不能适应,我就必须选择离开,公平吗?而附近的华人也被逼适应,或是会否影响附近的楼价,间接地影响了华人的利益。
虽然出现了悬峙国会的问题,可是还是得以解决,迎来了第十任首相——安华。可是执政政府会不会又没对问题,或是无法快速地发展国家,那么我们就好好地监督这五年的政绩了。然而,吉兰丹呢?人民要的是发展,还是保持不变,还是假期的时候,等待家人从外回家?还是因为无法适应,选择离开自己成长的地方,自己的家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