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的环境是吸引了我再次来,非常舒服。可是提升工程结束后,却少了许多想要看的。
接着,他谈起了自己的家人。他是一名巫裔,娶了一位古晋的客家女子。孩子就读华校,他也会说一点客家话。
我们是以英语交谈,当然我也尝试用国语和他交谈。在如此国际性的酒店工作,当然他们必须加强英语的掌握能力。
当在网路上,许多巫裔在批评华人不说国语,其实也必须视乎大家会选择舒服的语言。所以,我们选择了英语来交谈,而不是说我们不会国语。
在槟城,虽然有许多是华人脸孔,可是有的是印尼人,许多是来度假或是求学。他们会以英语和当地人以英语来交谈,当然当地人也必须掌握多种语言。
我觉得语言就是一个沟通工具,然后让我们可以适应在不同的环境里。语言可以让我们可以很舒服地,把自己的意愿说出来。
在一个人的成长中,学习母语是非常重要。母语也是让我可以更加容易地学习其他的语言。记得在中学的时候,突然所有的科目都变成了国语,学习也受到的问题。当然那是一个学习过程,甚至中五的国语也没有优等,影响了升学。可是,看回头,其实许多朋友成绩很好,其实他们也无法直升本地大学,因为固打制的问题。
后来考到了国语优等,还是无法申请入本地大学,甚至公职也没有机会。那么就选择当老师吧!其实,当时候,许多朋友都是选择当老师,可是都是半途出家了。
当许多人都在说,多远流学校是造成国民团结的一个障碍,要我们去学习印尼和泰国。可是,当年他们是被政府以强硬的方式,来打压华文学校。难道,我们的国家也不是吗?要不然就不会有林连玉先生,还有一群先辈站出来,捍卫华文学校。只不过,当时的华人人口还算很多,还有发表意见的权利。
多元流学校是受宪法保护,当然我们也要维护。可是说起国际大学的崛起,甚至许多华人子弟也选择。是不是这些华人子弟不爱华校,还是华校不适合他们,甚至可以说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,要不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,去国际学校学习呢?
当大家在聊天当中,他还说槟城有许多国际学校。许多是外国的学生,当然也有本地的小孩。当我到某一间独立中学看看,学生人数很少。甚至有的华文学校,学生人数也不多。是人口太少呢?还是学校太多?
我从太平,一直去到双溪大年,然后出国到丹诺,再回到槟城。我发觉许多华人都能说国语,甚至都说得很好。尤其是做生意的,面对不同的族群,都可以以国语交谈。
当许多人在网络,不断地发帖子,表示多远流学校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,在批评有的华人不会说国语,或许应该探讨真正的原因,找出如何应对的方案。
当我还是国文老师的时候,我看到了一群华人脸孔,很努力地教导华人子弟国语。我们都是爱自己的国家,希望我们的小孩能好好地学习,能掌握三语,是我们必须的。我们也知道,只有掌握不同的语言,我们才会有更好的出路,更好的选择。
来到了不同的地方,遇到不同的人,了解更多,让我也学习了许多。不管是在小地方,在大城市,甚至在国外。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宗教。我开始学习,也学习适应。找到舒服的地方,那么就多逗留几天,要不下次再来!
当一位买水果的老板,说老师的看法不同。当然,看多了,学习多了,听多了,话也多了。当然很自然地,知识也多了。所以,我就是和陌生的聊天,学习了许多,然后再记录成文字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