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隔了一个星期,我送走了两位长辈,走完了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。而那位唯一和爸爸同辈的大伯,也离开了人世。
记得奶奶是二十世纪初的人,大约十来岁,就从中国梅县被所谓的“亲人”带到关丹甘孟这个小镇,当了爷爷的童养媳。这,就是那个年代的悲歌。
十九世纪末,清朝政府腐败,导致许多中国人远走他乡,南下南洋谋生。大多数人只能靠苦力维生,锡矿和胶园是首选的出路。过得稍好的人,才有机会开店做生意。我记得叔公李诗章,曾是关丹公民小学的董事长。他家开着杂货店,小时候我们去探望,总是拿很多零食请我们吃。
然而,爷爷后来组织了另一个家庭,留下奶奶独自抚养孩子。因此,在我眼里,爷爷是个陌生的存在。奶奶从不提起他。只记得爸爸在世时,某年突然要我们和他一起去祭拜爷爷。我站在坟前,看着前来祭拜的竟是爷爷的继子,而亲生子女却没有出现。
我望着那块刻着“李汉章”的墓碑,那是爷爷的名字,祖籍梅县。祖辈的根,就停在了这里。我想再找回去,却几乎无从下手。曾试图向大伯了解,但也无太多线索。
爸爸从小没有父亲,奶奶过得清苦,他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,自然也得不到完整的爱。印象中,妈妈曾说,爸爸不但没父亲,也没真正得到母亲的疼爱。
但年迈后的奶奶,曾与我们同住,而爸爸对奶奶的照顾,让我们知道他心里还是深深地爱着妈妈。所以,我们也不敢疏于照顾奶奶。
奶奶是个温柔的小女人,说话总是轻声细语。她很小就被收养为童养媳,生活困顿。年老时,因为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好,也无法让她享什么福。尽管如此,爸爸还是常带我们去探望他的兄弟姐妹。
小时候我们不明白,这种探望,其实是一种亲情的延续。虽然住在不同城市,但距离从不是他们联系感情的隔阂。爸爸妈妈在世时,总是提醒我们:记得去探望亲人。妈妈也会交代我们,带她走亲访友。
如今,爸妈都走了,我与亲人的联系也仿佛渐渐稀疏了。很多人,甚至已经失去了联络。
大伯在世前曾经提前,他也曾回去找过梅县,却也找不到任何具体信息。我计划明年带着孩子一起去一趟中国梅县,去走走那段我们祖辈的来路。他知道了,很开心地说:“很好!”
最近一次探望他,他还叫我把他的书籍都拿去,然而我却选择旅游书籍,那是他曾经到过的地方。我多么渴望可以去他所去过的地方,也拿着相机,像他一样。我记得自己的第一台相机,就是爸爸和他购买的菲林相机。然而,我却没有能力,可以像他一样,有了家庭,还是可以到处去游玩,让他可以提早,踏足许多地方。
过去,我对中国并没有太大兴趣,觉得我们都是黄皮肤、说相同语言,不必远行。但不知何时,我开始渴望再去一次中国。
许多曾经错过的,如今若有能力,我就不想再犹豫。如今我已没有家庭的束缚,也不再背负过多牵挂,经济也许可,那么为何还要等待?
生病后,我曾问医生自己还能活几年。他们从不回答。后来才知道,大伯服用的药物和我一样。我们都是血液有问题,都是地中海贫血症患者。但他却活得自在,走过很多地方。
所以我也相信,自己可以活得更久,只是起步慢了些。我的旅程才刚刚开始,虽然比不上大伯走过那么多地方,但至少,我迈出了第一步。那就已经很好了。
这场葬礼,又让我联络了好几位亲人。原来,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,往往都是让亲人重聚的机会。只是,为什么非得等到这一刻?
亲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远,尤其是长辈不在后,好像就更疏远了。我望着亲人们,不禁感到可惜。也许我们真的不够在乎,只顾着自己的生活,而忽略了身边人。
到底是我们太冷漠,还是长辈的亲情更深?到底是我们太专注自我,而忘记了亲人?不管怎样,我开始懂得一件事——想做的,就趁现在去做,别再等待。
我明白,不该等到葬礼,才是我们见面的时刻。如今我也代表妈妈,去参加亲人的喜事,去探望远方的亲人,甚至是那些小时候玩在一起的伙伴。
我们都慢慢老去了。以前,是爸妈带着我们去走亲。如今,轮到我带着孩子,去拜访亲人,然后告诉他:“他们是我们的亲人,别忘了。”
过去,我对中国并没有太大兴趣,觉得我们都是黄皮肤、说相同语言,不必远行。但不知何时,我开始渴望再去一次中国。
许多曾经错过的,如今若有能力,我就不想再犹豫。如今我已没有家庭的束缚,也不再背负过多牵挂,经济也许可,那么为何还要等待?
生病后,我曾问医生自己还能活几年。他们从不回答。后来才知道,大伯服用的药物和我一样。我们都是血液有问题,都是地中海贫血症患者。但他却活得自在,走过很多地方。
所以我也相信,自己可以活得更久,只是起步慢了些。我的旅程才刚刚开始,虽然比不上大伯走过那么多地方,但至少,我迈出了第一步。那就已经很好了。
这场葬礼,又让我联络了好几位亲人。原来,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,往往都是让亲人重聚的机会。只是,为什么非得等到这一刻?
亲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远,尤其是长辈不在后,好像就更疏远了。我望着亲人们,不禁感到可惜。也许我们真的不够在乎,只顾着自己的生活,而忽略了身边人。
到底是我们太冷漠,还是长辈的亲情更深?到底是我们太专注自我,而忘记了亲人?不管怎样,我开始懂得一件事——想做的,就趁现在去做,别再等待。
我明白,不该等到葬礼,才是我们见面的时刻。如今我也代表妈妈,去参加亲人的喜事,去探望远方的亲人,甚至是那些小时候玩在一起的伙伴。
我们都慢慢老去了。以前,是爸妈带着我们去走亲。如今,轮到我带着孩子,去拜访亲人,然后告诉他:“他们是我们的亲人,别忘了。”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