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7日星期五

老师的心:在分数与教育之间


记得刚开始教导低年级的小孩,家长们都特别紧张,而我也开始战战兢兢,不知道会不会得罪家长。
因为不是班主任,家长对老师就少了一份尊重。
不过,也无所谓,反正教导的是孩子,又不是家长。

当然,也发生过处罚的事件。后来我学会了——当情绪上来的时候,就走出门外,深呼吸。
再生气,也提醒自己别动手。
面对皮肤细嫩的小孩、玻璃心的孩子,还有被捧在手心的“宝贝”,我多了一份警惕。
既然选择教低年级,就得调整心态。


曾经遇过一位家长,因为孩子生病还得考试而大闹一场,还哭哭啼啼地投诉班主任。
为了孩子的成绩,只好低声下气地哀求。
后来我却被那位家长称为“鬼老师”,孩子还在学校到处说。
我反而觉得好笑——是不是接下来还会有“魔鬼老师”“神经病老师”或“变态老师”?
那一刻,我仿佛又回到学生时代,被同学取外号的那些年。


教国文十多年,我学会了小心地批改试卷。
我会先写下正确答案,再批改一遍。
如果发现批错了,我会告诉学生:“记得提醒老师。”
我希望他们学会诚实。
分数固然重要,但做人更重要。

有的孩子很紧张,因为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太高,一两分都要计较。
我会特别留意他们的试卷,再三检查。
可是,这样真的好吗?
被特别关注的孩子,往往承受更多压力,连父母也跟着被比较。

有的家长背景很好,也会利用关系,为的就是孩子。
他们可以向校方施压,要求安排适合自己要求的老师。
当然考试分数成为重点,但是,为了分数,而干扰校政,是否适合?
或许他们也不在乎,可能就是为了维护孩子的利益,最主要也是满足自己的荣誉感。
但是,从一开始踏入校门干涉校政,老师就已经少了一份尊重。  
然而,这也会影响老师之间的关系,甚至让老师和家长之间更难磨合。

我记得有位学生在考试时偷看,因为母亲太在乎分数。
事情被发现后,母亲不是道歉,而是恳求老师别扣分。
聪明的孩子犯错,总会被骂得更凶。

我自己的孩子也曾因为没交网课功课,结果考试分数被扣分。
我接受那惩罚,因为学校本来就是教育孩子的地方。
让他们从小学习承担,长大后才不会害怕面对后果。

小时候,父母还能保护他们;
长大了,就只能让社会去教育他们。
只是,有些孩子从小被教要做“乖孩子”,
他们努力学习,只是为了不被骂、不被罚。
等到有能力反抗了,就开始“做自己”,
那时候,父母才发现,一切都来得太迟。


我走在日本街头,看见小孩背着书包独自走路,不知道他们走了多远。
他们在学习生活,也在学习独立。
父母则在学习放手——让孩子做个真正的孩子。

我骑行时,也常看见孩子骑着小脚车,戴着头盔,妈妈在后面跟着。
他们穿梭在马路上,那是生活,也是教育。
我很佩服这种信任。


孩子在成长路上,学的不只是知识,更重要的是做人。
如今很多家长太在乎分数,哪怕一分之差,也会焦虑。
但那一分,真的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吗?

我见过一些成绩优异的孩子,开始变得高傲,
甚至觉得考得好是父母的功劳,与老师无关。
他们忘了,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,不是凑分数的工厂。
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
老师也会错,学生也会错,家长也会错。
但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批评老师,
孩子就会学会不尊重别人。
当尊重没了,教育也就失去了根。


有的老师很有能力,也有的老师靠社交手腕受赏识。
人不同,无法比较。
正如手指有长短,教育也有深浅。

与其盯着分数,不如看看孩子的品行。
教育的目标,不是培养第一名,
而是教他们成为善良、懂得尊重的人。

我曾听一位马来歌手说过一句话:

“孩子的教育,不该以分数来衡量,而是教他们成为一个人。”

我深深认同。
因为,教育从来不是一场竞争,
而是一场心与心的陪伴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