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暗的天空,并未降下大雨或小雨,倒是吹来一阵阵凉风。于是,我骑上自行车出门了。
刚走到公寓楼下,就见一群大型摩托的骑士整装待发,看来他们也准备出外,好好看看哥打巴鲁这一片土地。
我选择了朝向河边的路线,骑到河边时,见到了许多摊位,也看到不少人站在河畔观赏河景。不知他们是游客,还是本地人?因人太多,我没有久留。
转入一条临河的小巷,只见一两个人静静地望着河面,然后便离开了。我停下车,拍了视频,也拍了几张照片。这是我喜欢做的事——拍照、记录,再在照片中寻找灵感,然后书写。
继续骑行,我来到了一个马来甘榜。那只是一条狭窄的小路,两侧是林立的住家,有些屋子已经破旧,空无一人;有的贴着大字报,控诉代议士强行拆迁,剥夺了他们世代居住的老屋。只不过,民与官对抗,终究难以抗衡。那些残存的老屋,后来也一个个被拆除了。
不过,也有一些屋子翻修重建,变成了两层楼高的新屋。因为这里是水灾区,村民多建高脚屋。若有能力,就改建为钢骨水泥的结构。屋子底层用来停泊汽车,楼上则住人,以应对年年如期而至的年终水患。
再往前骑,远远看见一栋高楼——那是一座公寓。我记得这座公寓的建设工程拖了很长一段时间。起初我没有选择这栋楼,是因为它靠近学校。我后来选择了另一栋靠近佛教会的公寓,想着方便膜拜。虽然事后我也不常去了。两栋公寓差不多时间动工,我倒是很幸运,很快便可入住。还记得曾有同事打趣说:“我家孩子都快长大了,还是没办法搬进去。”
那栋公寓前就是“源安火锯公司总办事所”,是一座两层楼高的木板屋。我在学校校刊里曾看过这间公司的名字。原来,源安火锯公司承包了建设工程,曾协助学校兴建教室,也曾提供中华体育馆的木材。那座体育馆,为了迎接全国篮球赛而建,篮球总会也参与其事。学校的发展,源安火锯公司可谓功不可没。
办事所旁边曾有一个经过美化的小公园,干净整洁。公园后方是一条小河,几棵高大的老树让此地成了阴凉之地。那时候,我的孩子曾在这儿等我放学——因学校门前太堵了。后来我再经过时,杂草丛生,小公园几乎被吞没,成了被遗忘的角落。附近居民,也少了一个能歇息的地方。
公园另一侧,有一间老屋,是我一位同事的家。曾问她为何还住在看似年久失修的木屋里?她笑着说:“方便呀!穿过中学就是小学。”原来她在那里住了好多年。只是,当我再次经过时,他们已搬离,屋子空置,几近坍塌。或许,便利再多,也抵不过对安全的考量。
在这一条小巷中,我看到了新旧的交汇,也似乎隐约感受到贫富之间的落差。有人保留居所,是为了习惯、为了情感,也为了记忆。但随着时间推移、城市发展,这些老地方终究逐渐消逝。也许,对于曾生活于斯的人们,留下的,是美好的回忆,或许,也是深深的不舍。
再往前骑,远远看见一栋高楼——那是一座公寓。我记得这座公寓的建设工程拖了很长一段时间。起初我没有选择这栋楼,是因为它靠近学校。我后来选择了另一栋靠近佛教会的公寓,想着方便膜拜。虽然事后我也不常去了。两栋公寓差不多时间动工,我倒是很幸运,很快便可入住。还记得曾有同事打趣说:“我家孩子都快长大了,还是没办法搬进去。”
那栋公寓前就是“源安火锯公司总办事所”,是一座两层楼高的木板屋。我在学校校刊里曾看过这间公司的名字。原来,源安火锯公司承包了建设工程,曾协助学校兴建教室,也曾提供中华体育馆的木材。那座体育馆,为了迎接全国篮球赛而建,篮球总会也参与其事。学校的发展,源安火锯公司可谓功不可没。
办事所旁边曾有一个经过美化的小公园,干净整洁。公园后方是一条小河,几棵高大的老树让此地成了阴凉之地。那时候,我的孩子曾在这儿等我放学——因学校门前太堵了。后来我再经过时,杂草丛生,小公园几乎被吞没,成了被遗忘的角落。附近居民,也少了一个能歇息的地方。
公园另一侧,有一间老屋,是我一位同事的家。曾问她为何还住在看似年久失修的木屋里?她笑着说:“方便呀!穿过中学就是小学。”原来她在那里住了好多年。只是,当我再次经过时,他们已搬离,屋子空置,几近坍塌。或许,便利再多,也抵不过对安全的考量。
在这一条小巷中,我看到了新旧的交汇,也似乎隐约感受到贫富之间的落差。有人保留居所,是为了习惯、为了情感,也为了记忆。但随着时间推移、城市发展,这些老地方终究逐渐消逝。也许,对于曾生活于斯的人们,留下的,是美好的回忆,或许,也是深深的不舍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