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

科技在教室,孩子却在远方



时代的变迁,早在十多年前已悄然展开。科技飞速发展,我们已步入AI时代。今天,一台手机就能“走遍天下”,不懂的问题,可以随时询问 ChatGPT。信息变得唾手可得,传统教学却仍走在老路上。

然而,许多学校依然不断投入巨资购买昂贵的电子教学器材。例如大型互动式电子白板——一个看似先进的教学平台,其实就是一块可触控的大荧幕,搭配主机与软件。号称能让五至十位学生同时书写,然而现实中,老师怎可能让那么多孩子轮流书写?一来时间不允许,二来设备昂贵,一旦损坏,赔偿又成问题。

置放在教室里的AI电子白板,往往只是个展示器而已,价格却足以购入好几台性能优良的电脑。即使附带最好的系统、最新的软件,最终却常常只是老师一个人在操作,学生只能盯着荧幕看。这种“一个框框里的教学”,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,更缺乏真正的师生交流,教学成为单方面的信息输出。

尤其对小学生而言,他们更需要活动与参与。然而长时间注视荧幕,不仅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,也加重视力负担。问题的核心不在科技本身,而在于使用科技的人。市面上许多教学软件功能强大,但被充分利用的又有多少?若最终只使用几项基本功能,那为何不选择更经济的方案?就如买了一辆法拉利,却只开在学校门口的缓慢车道上——浪费又讽刺。

若这些器材是个人自掏腰包购买,那是选择问题;但若是校方用社会捐款或华社资源采购的,那就是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了。

在网络普及的今天,许多资讯孩子早已在家里通过YouTube或搜索引擎掌握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内容时,学生常回一句:“我知道了!”——是的,他们确实知道,因为网络让一切变得即时。然而,这并不代表他们“理解”了。

网络虽便利,却也充斥着许多不适宜儿童的内容。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(MCMC)肩负监管责任,但真正的防线,应建立在家庭与学校之中。教育孩子分辨真假资讯,培养判断力,是这个时代更重要的任务。

现在的α世代(Generation Alpha),是与平板、AI并存成长的一代。他们习惯语音助手、短视频与“快餐式”信息,对静态文字和传统讲课缺乏耐性。如果教学仍是老方法、缺乏互动、无法激发兴趣,那他们可能只是带着“空脑袋”来学校走个形式。

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眼神呆滞、缺乏生活热情的孩子。他们来上学,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;做功课,是为了避免被责骂。他们未必真的“在学习”,只是“在完成任务”。

而当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有语言障碍、学习困难、过度活跃、自闭等问题时,才急于寻求协助。其实,这类孩子未来只会越来越多。这不仅是家庭的问题,更是教育制度必须正视的责任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