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欢迎客人,他们会提早杀猪,在院子里升起一摊火,烤得香气四溢。村民与外来的客人,聚在同一个屋檐下,一边聊天,一边等着香喷喷的烧猪上桌。猪肉被剁成大块,端上桌,大家围坐一起,边吃边笑。
接着,主人家会从屋里拿出一瓶瓶自酿的椰花酒。那是从椰花茎中收集的汁液,经过半天自然发酵后,变成乳白色、带点酸味的酒。其实味道并不好,但却是村民最引以为傲的待客之礼。
夜幕低垂,村民敲起皮鼓,吹起笛子,高唱着熟悉的〈Loy Krathong〉,翩翩起舞。成年人喝着椰花酒助兴,孩子也跟着乱跳一通,笑声此起彼落。那一幕,总让我难忘。
毕业以后,虽然哥市只是个小地方,却也有几间酒吧。年轻时,朋友常相约去玩乐,喝酒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喝没几口就脸红,被笑说“这么快就醉”,其实只是体质问题罢了。
那时觉得抽烟、喝酒都稀松平常。后来步入职场,身份转变,也开始注意形象,夜生活自然淡了。朋友各奔东西,聚会也越来越少。
有了家庭与孩子之后,更得时时提醒自己。生活被工作塞满,为了生计,根本没时间放松。直到后来走过病痛、走出阴霾,我才明白医生那句“要学会享受人生”的真正意义。
于是,我开始为自己而活。
旅行途中,我喜欢尝一尝当地的啤酒。每个地方的啤酒味道都不同——有的清淡如水,有的浓烈扑鼻,也有的让人微醺昏睡。只是小酌一杯,就像在日本居酒屋一样,是种生活的滋味。
有时在海边,看着浪涛,一口一口喝着啤酒,那是我心中最自在的时刻。即使独自一人,也觉得无所谓,因为那份平静本身就是幸福。
偶尔与朋友相聚,共享美食,喝点红酒,聊聊天,就是简单又快乐的事。酒喝多了伤身,小酌却能暖心。有人喝酒为热闹,有人为配餐,不同的场合,不同的心情。就像西方人讲究“食配酒”,那也是一种生活态度。
前阵子,旅游部长因为在宴会饮酒而惹上麻烦。许多穆斯林批评喝酒是罪,甚至搬出佛教五戒来评断。还有人指责华人不遵从戒令,没有信仰。其实他们不明白,华人的信仰可以是多元、自由的。
我向往的自由,是能由自己决定的生活方式。只是,在这片土地上,我们是否还能保有那份属于自己的自由?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