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那一天,突然在群组里收到许多信息,我这才惊觉——原来是中秋节。
许多节日,我好像都淡忘了。要不是朋友传来的讯息,或许我也不会记得今天是何年何日。可能是退休后,许多事情,我也不想再被束缚。华人传统节日当然要传承,但我还是选择了自在。
记得以前,我会在日历上把节日一一标记,圈上好多个圈。因为许多节日,都可能是假期,是我所期待的。不只是节日,还有已故亲人的忌日。那些日子,是妈妈叮嘱我要记得的。
然而日子久了,我常常出外旅行。人在异国时,总会看到群组传来的信息,还有各种祝贺语。
是我忘记了吗?还是,我已经不想记得了?
后来我发现,孩子也和我一样。他也不太在意节日,甚至连自己的生日都淡然处之。近两年,我也没再和他庆祝生日,只是淡淡地告诉他:“这一天,是我的受难日。”
在执教的日子里,我会买许多白色灯笼,教学生上色。有的学生把灯笼涂得一团糟,有的却画得很漂亮。我就把这些灯笼挂起来,在课室里布置一番。
当然,也少不了唱首歌——那就是孩子们都会唱的《月亮圆》,是山脚下的男孩音乐团体所创作的歌曲。虽然我已经是一名国文老师,但我在意的并不是节日,而是学习的过程。我教小孩写句子、写作文,希望他们能记得如何度过中秋节。那是属于童年的快乐,而我的童年记忆,却已慢慢淡去。
退休后,日子过得很自在,很悠闲。我学习了玩智能吉他,学习也填满了我的生活。
中秋节这一天,我拿起智能吉他,弹唱了一首王菲的《但愿人长久》。
这首歌我听过许多版本,但还是王菲唱得最动人。而我呢?当然就差了十万九千里。
这首歌让我印象深刻,尤其是最后一句——“千里共婵娟”。
“婵娟”,也是一位老师的名字。那时我刚回到母校执教,还是个“菜鸟”。坐在办公室里,总觉得有些尴尬。对面坐着的是我的班主任,还有一群曾经教导我的老师。隔着几个位子的,就是婵娟老师和她的好友。她的名字,总在我耳边回荡。后来,她也成为我学习的榜样。她们的严厉,是那个年代的教育方式;而学生的成绩,也正是那份严厉的成果。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出自宋·苏轼《水调歌头》。诗中的“婵娟”指的是明月,象征思念与团圆。当然,“婵娟”一词也可形容女子姿态优美。
而婵娟老师,也确实美丽。
无论“婵娟”是指明月,还是象征美人,我都希望在这中秋佳节里,大家都能如明月般明亮、温柔、美丽。
祝大家中秋节快乐,月圆人圆,心也圆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