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

别让悲伤住太久


人生无常,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可是谁能知道,人生的终点会在哪一刻到来?或许,是无常悄悄地靠近,拍拍你的肩膀,说:“时间到了,该上路了。”

遗憾的是,常人从未能知晓那一刻的到来。

如果早些准备,会不会好一点?就像老一辈的人,总会提前去拍摄一张好看的遗照,安排自己的身后事。记得年轻时,我载着外婆去照相馆拍人头照,她说:“这张是要做遗照的,要拍得好看些。”那时我觉得,只有老人家才会有这种准备。但她很认真,说她是念佛的人,希望佛祖来接引她升天,连寿衣也早早准备好了。

可惜后来祖屋突然被变卖,许多东西一并被丢弃。外婆气得责骂子孙不孝,心中满是不甘。

她常带我去佛堂,总说:“我已经在这里买好位子了,将来佛祖会来接我升天。”这或许就是她最大的愿望——逃离轮回,往生极乐。

后来,外婆在安老院离世。尽管子孙满堂,却还是孤单地走完了人生。她或许未曾料到,在这满屋喧闹的人群中,竟没有一个亲人真正陪在她身边。所幸,她最后的心愿得以完成——佛教仪式、火化、骨灰安置在佛庙之中。她的灵魂,安歇在每天都能听见佛音的地方,等待的不是无常,而是佛祖的接引。

外婆走了,妈妈也走了,我也很少回到妈妈的家乡。那些仍在的亲人,也渐渐老去。我时常想,是不是该抽空回去看看他们。每当我看到他们,就像看见小时候的自己,跟着妈妈回乡探亲的画面。那时吃着最地道的饭菜,是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的滋味。

前阵子去探望阿姨,发现她也越来越像外婆。每天早起诵经,初一十五吃斋,节日便去佛堂礼佛。她平静地走着外婆走过的路。虽然有一个安身之处,但依旧很多事已无法亲力亲为。她也像外婆一样,在佛庙买了位子,希望自己将来也能被佛祖接引。然而,她私下说出了她的担忧:若是往生那一刻,没人为她安排佛教仪式,那岂不是遗憾?原来,到了最后一刻,我们还是无法逃离俗世的烦忧。

生老病死,这循环早已烙印在我心底。亲人一个个地离去,留下的人只能坚强面对现实。我常安慰自己:“没事的,时间会冲淡一切。”可当时间真的过去了,留下的,却是伤痕和回忆,那些再也无法抹去的记忆。

当朋友告诉我:“爸爸走得好突然,我不知道怎么办!”我仿佛被拉回了自己的往昔。那一刻,我才意识到——爸爸、妈妈、我先生,甚至还没听到哭声的孩子,也都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离世。

一切来得那么快,让人根本来不及接受。心像塌了一样,可生活还要继续,一件件事得处理妥当。记得那时,爸爸的遗体被抬上黑车,我忍着泪跟他说:“爸爸,我们去殡仪馆了,记得跟上车哦!”眼泪滑落,却还得强忍悲伤,怕他不舍。

到了殡仪馆,爸爸被放在夹板上,等着棺木送来。哥哥挑了一个不算昂贵的棺木,工作人员为爸爸换上他平日常穿的衣服,还将几件衣服一并放进棺内。最后棺盖缓缓合起,只留一道缝隙,等妹妹赶来看爸爸最后一眼。

灵堂的哭声,是不舍的呐喊,是不愿接受的真实。而躺在棺木里的爸爸,安详地像睡着了。那是我们深爱的家人,从此与我们诀别。

离别总是那么猝不及防。有时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也被剥夺——那未出世便被带走的孩子,那来不及说再见的亲人。那种痛,像钉子一样,一生都拔不掉。

我看过香港《今夜不设防》的节目,四大才子抽着烟、喝着酒,谈往事、调笑红颜。那时的他们潇洒自在,如今却一个接一个地离去,只剩下年迈的蔡澜。他坐在轮椅上,还能畅然地说:“人生就是要及时行乐,因为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突然离开。至少开心过了,就不遗憾。”

这话或许很洒脱,却也藏着无奈。无论年龄大小,我们都该好好过当下。童年无忧,少年叛逆,青年拼搏,中年守护,老年释怀——人生各有其段落,各有其精彩。

我无法告诉朋友:“坚强些吧,生死是人生常态。”
也说不出口:“别太伤心,爸爸会不舍得的。”
因为我明白——听的人也未必听得进去,就像当年别人劝我时,我也难以释怀。

究竟是因为太痛所以不舍,还是因为太爱所以痛苦?
谁也无法解答,只有走过的人,才懂那种心碎的重量。

于是我只对朋友说,也对自己说:
“别让自己伤心太久。”
这句话说来容易,可悲伤并不是灯的开关,随手一按就能熄灭。

有时,我也依旧会在回忆中流泪。但我明白,哭一哭,也没什么不好。
于是,我选择写下一篇文章——为记忆,也为怀念。告诉自己,我依然想念你们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