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2月10日星期六

学习方言



我出生在一个小甘榜,一个只有十多户华人的马来甘榜。

这里有一条大路,是我们一群华人小孩时常玩乐的地方。我们就是跑到对面街的海南咖啡店,帮忙咖啡店的阿姨做蛋糕,然后就偷偷地吃剩下的蛋糕。偶尔也会帮忙阿姨捧咖啡,捧茶给客人。坐在咖啡店的华人、马来人、暹人都有。说的的就是一口吉兰丹话,大家就是一口烟,一口咖啡,然后口吐烟雾。偶尔嗅到,我就会捏着鼻子。

要不就在对街另一间海南咖啡店,是爸爸喜欢光顾的咖啡店,因为这里可以和麻将友打牌。有时候,我就是喜欢坐在爸爸的旁边,然后等待他赢钱的时候,要求他让我买自行车。只是隔着一条马路,就有两间咖啡店了,可是都是各有各的顾客。

咖啡店的隔壁是一件杂货店,店主是潮州人。有时候,说起来听似福建话。如果是店主的长辈,我就不懂她在说什么了。爸爸会向店主赊账,让我们来这里买日常用品,然后就几张一本小簿子。

这一带的华人,有几户是从关丹来的。有的是哥哥先来这里落脚,然后就招弟弟也来找生活。而爸爸就是独自来到这里,然后在这里寻找商机,也不再回去关丹了。

我们的周围都是马来人,每天见到面最多也是附近邻居的友族朋友。当然,简单的马来语是不成问题,尤其是说的是吉兰丹话,是吉兰丹各民族的沟通语言。

我们在这里的沟通语言就是福建话,不管是海南小孩,客家小孩,广东小孩,福建小孩,我们都说福建话。大家说的都是地方方言,是一种沟通方式,当然,至今我们还是保留着方言。

而我和家人的母语就是客家话,也恰好爸爸妈妈都是客家人。我们一家人都是以客家话沟通,至今也是如此。而我也和孩子说客家话,因为这是值得传承下去的语言。

我在这个小甘榜,学习的是各族的文化,学习的是不同祖籍的文化。我在海南咖啡店,学习说海南话,尝试他们的食物。我和一群小孩,说的就是福建话,当然吵起架来,就粗口满天飞。在家的时候,爸爸妈妈的沟通语言是广东话,我们听多了,也懂得说了。尤其是在七十年代,香港连续剧掀起热潮,看到了也会了。有时候去杂货店买东西,看到老奶奶就听到她说的几句潮州话。当我在咖啡店溜达的时候,听到前来喝咖啡的马来大哥,和他们说起了吉兰丹话。

这一带的华人小孩,都会去市中心的华文小学就读,离开这里大约十公里。市中心的三间华小是中华小学、中正小学和培植小学。而妈妈选择的是中华小学,让我们五个兄弟姐妹中三个小孩都就读在华小,而大哥和小妹就读在附近的国小。而他们也觉得很遗憾,因为无法学习华文,而失去了许多机会,尤其是工作机会。当哥哥谈起他要到中国经商的时候,许多不明白的华语或是中文字体,都必须依靠手机的软件。可是对于华校生来说,那就简单许多了。

记得小时候,在小学必须说华语,凡是说方言的学生,就会被老师们严厉的惩罚。可是大家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,就说几句。结果就被同学们“出卖”,还是被老师毒打一顿,有的甚至被罚抄写,“我以后也不再说方言了。”

我们期望快点升上中学,因为中学生可以说福建话,而且有很多华人老师也不会说华语,他们就和我们以福建话来沟通。如此一来,我们更是更放肆地说方言了。而我也开始和朋友,还有球友们说福建话了。当然有时候,也不是很明白,尤其是掺杂了吉兰丹土生土长福建人的话。

记得有一次,我和朋友去到了一位老师的家,他的家是传统的高脚屋。
他看到我们就说:“请上屋顶坐。”
我看着朋友们走上高脚屋,而不是真的走上屋顶。后来,我得知,原来他们所谓的屋顶就是“家里”的意思。我慢慢地明白了,城市人所说的福建话,和土生土长华人的福建话是有些差别的。如今,我偶尔和同事交谈的时候,也不是很明白他们所说的地方福建话。可是我很佩服他们,这就是他们的传承,是地地道道的地方方言。

我在九十年代回到学校执教,发觉学生们已经完全使用华语沟通。在中学执教的老师,谙华语的老师越来越多了,许多也以华语和学生沟通了。而不谙华语的老师也慢慢地退休了,当然老师们也选择了以华语和学生沟通了。

从那时候开始,我只是偶尔会听到学生们说几句福建话。可是基本上,在什么场合,他们也以华语沟通了,或许可以这么说,他们已经不会说方言了,更不用说自己的祖籍方言。而哥哥的孩子,由于长期都是妈妈陪伴,说的是福建话,也不会说客家话了。

我开始明白,为什么要放弃方言?方言可以代表我们的身份,我们的祖籍,我们的根。我开始和孩子说客家话,而孩子的爸爸和他已广东话沟通,可是孩子确是祖籍福建。可是我觉得福建话,可以很日常的时候学习,他也会说福建话的时候。

当孩子去到幼儿园学习的时候,奶奶就开始和他说华语。虽然说起来有点怪怪的,可是也无所谓。我知道学习语言,是必须多沟通。他入学后和同学们沟通,和小孩们一起玩乐,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学习华语了。加上学生们都是华语沟通,也不成问题了。

后来,我不再教导华语了,担任国语老师。我发现华校生面对的问题,因为我也是开始执教了,慢慢地学习国语,以马来友族的同事沟通。我知道华校生是无法逃避学习马来语,因为马来文是我们的国语。可是,由于学生们的学习环境都是华人子弟,当然沟通语言是华语。能够掌握国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,当然简单的以国语沟通还是不成问题的。

近年来,友族学生已经越来越多了。除了马来学生,还有泰裔和印裔,有的友族学生也以华语和同学们沟通。他们开始学习华语,而我们的华人子弟也甚少说马来语了。

其实,许多人都在说要提升国语,鼓励学生学习国语,尤其是华校生。可是我看着国语课程越来越难,已经不容易掌握了。别说华人子弟,连马来小孩,也无法掌握,有的甚至还必须上辅导班。

后来,我发觉环境是非常重要的。
我从小的母语就是客家话,至今还是和孩子说客家话;
我小时候,和一群小孩玩乐,说的是福建话;
我到海南咖啡店的时候,说的是简单的海南话;
我到杂货店买东西的时候,看到老奶奶,听到的是潮州话;
我和马来小孩吵架的时候,说的是不知所谓的吉兰丹话;
我来到学校,和同学沟通的华语,学习的科目都是以华语为主;
我回到学校执教,教导的是华语,学生也不再说方言了;
我改变成为马来文老师,开始教导小孩们说马来语。

我知道,语言是一种沟通方式。不管到什么地方,我学习了当地的日常用语。我慢慢地说起泰语,因为我慢慢地到泰国去旅游,学习泰语让我方便许多,至少吃喝都没问题。当然,还有英语,甚至更多的语言,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的。

我们都是因为环境所影响,学习更多。我认为,何必放弃自己的母语,放弃方言。多学不是问题,多学不是代表我们忘了我们的根,掌握自己的母语,也不代表我们不爱国。我也幸庆自己能够学习华语,学习方言。我看到许多邻国的华人子弟,却因为环境被逼放弃了华语,有的还引以为傲的认为自己无需学习华语,可是却保留着华人文化。可是,会不会有一天,他们忘了自己的根,忘了自己的方言,也忘了他们的文化,而选择了同化。既然我们有的选择,为什么不选择更加适合我们的!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